重點訊息
- 語言與認知發展互相聯繫,影響思考模式
- 出生後頭一年是學習母語的關鍵期;而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在7歲前
- 父母日常與寶寶的互動,有助加強其語言能力
- 語言發展遲緩是學習遲緩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指標之一;及早發現問題,有利早期介入
相關能力
語言促進溝通和學習;更與認知和思考模式息息相關
語言發展指寶寶與人溝通交流、及理解別人之技能。良好的語言能力有助往後認字能力、社交、情感和行為發展。良好的語言能力為學習奠下基礎,並於發展解難能力,與人建立關係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心理學家維高斯基 (Lev Vygotsky) 提出,認知的發展是語言內化的結果:人們很習慣把其思維、思緒等透過聲音傳遞出來;而慣用的詞語就會決定了他們思考的方式。由此可見,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息息相關。
研究顯示,出生後頭一年對於寶寶學習母語最重要;而在7-10歲後學習第二語言將變得更困難
早於寶寶能理解或說出單字前,他們已有能力區分不同的聲音和詞彙,而這建基於出生後頭幾個月所接收的語言刺激。學習母語的關鍵期在出生後的頭一年。
初生寶寶能夠察覺到所有語言的各種語音,即大概600個子音(consonants)和200個母音(vowels),但在6個月大後,寶寶便開始將喪失辨別各種非母語語音的能力 [1]。研究更顯示,倘若寶寶錯過了頭一年的窗口,他們日後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句法障礙 [2]。
在約6個月大時,寶寶開始專注發展對母語的認知:
- 6-9個月:寶寶開始把母語的聲音和其意思扣連起來
- 7-11個月:寶寶可從流利的句子中分辨出單詞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他們學習語言的能力會隨之下降;到了 10 歲,寶寶要學會一種新語言而不帶任口音,就變得十分困難了[3]。
儘早開始親子互動,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
早於3個月大,寶寶已十分嚮往跟別人的互動,並透過這過程學習語言和如何與人溝通。當寶寶做出反應,或發出聲音時,父母應給予即時的回應,讓寶寶知道,他也能夠展開並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鼓勵他繼續保持溝通。雙向的互動和交流,是語言發展的重點(詳細看:「發球 – 回球」式互動),為寶寶未來的社交能力奠下基礎。
親子互動要點
- 真實、面對面的互動
- 親子的互動有交流的元素,寶寶會投入在此交流中,並從輪流回應的過程中吸取對語言的認知,有助提高他處理語音的能力 [4]
- 電視或影片的內容未必與寶寶的生活有關,也不會與他建立聯繫,因此,在收聽電視節目時,寶寶不會特別留意內容,故不能達至有效的學習 [5]
- 高頻率的互動
- 父母多與寶寶說話,可以幫助寶寶學習處理語言,從而加快詞彙量的增長
- 研究指出,寶寶多聽到不同類型的詞語、和進行有質素的對話,會比起沒有上述經驗的寶寶認識多近1 倍的詞彙 [6]
- 以「父母語」(Parentese) 溝通
- 「父母語」是父母與寶寶互動時的一種特殊說話方式:情感會較熱情、語調通常比較高、速度也會較慢
- 高聲調的聲音較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因此他會十分享受聆聽父母語,並會把頭轉過去聆聽
- 透過父母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有助寶寶區分不同語音,可提升他們辨識語言的能力,助其語言發展 [7]
語言發展的5個階段
- 2 – 6 個月大
咕咕期 (Cooing):通常是單音節的聲音,開始時會是母音為主 (如 : a),慢慢再加入子音 (如 : ba),後期也可能會以疊字形式出現 (如 : ba ba)
- 6 – 12 個月大
牙牙學語期 (Babbling):發聲技巧越趨成熟,初時會不斷重複同一個音節 (如:ba-ba-ba-ba-ba),後期會將不同音節結合成音節串 (如:ba-bu-da-de-du),並加入節奏和音調,像真的在說話一樣
- 12 – 18 個月大
單字詞 (First Words) : 明白一些常見物件和人物的名稱,並開始理解其意義的情況下,能夠說出一些單詞 (如 : mama)
- 18 – 24 個月大
電報句 (Telegraphic Speech) : 開始把名詞、動詞、形容詞連成一串,組成簡單短句 (如:寶寶餓、媽媽走)
- 24個月以上
完整句(Multi-word Stage) : 開始使用較完整句子 (如 : 我要喝水)
語言發展遲緩可影響整體學習進度、亦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重要指標之一,早期識別和介入十分重要
語言發展遲緩會令寶寶無法表達基本需求,也可能因聽不懂而無法適當接收資訊,影響情緒及人格發展外 (覺得失望與不開心),亦會影響與他人的互動,阻礙學習和關係的建立 [8]。此外,語言發展遲緩有可能是自閉症的先兆。據教育局的統計,每年平均有2.2%的小學生患有言語障礙或自閉症 [9]。
- 言語遲緩
- 寶寶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寶寶的正常發育水平,這些寶寶語言發育未達到與其實際年齡相符合的水平;但如其他寶寶一樣,他們會積極嘗試表達自己各方面的意慾、想法及感受,並使用肢體語言與人溝通及互動。
- 如有語言障礙的懷疑,父母應帶同寶寶接受言語治療師的評估及治療。
- 言語遲緩症狀包括 [10]:
- 發音問題:發音不正確而引致說話混淆不清,例如:把「豆」說成「狗」;「飲水」說成「飲咀」或「飲隊」
- 理解困難:在接收較長或結構較複雜的句子時,只能夠掌握句子的部分意思,通常因未能理解全部訊息而誤解對方,以致答非所問
- 表達困難:組織句子能力較弱,或使用詞彙不恰當,以致表達困難,令旁人難以理解
- 流暢問題:俗稱口吃,表徵包括多次重複某些字或音、無故將字音拉長、說話節奏太快或過慢、及張開嘴巴卻遲遲說不出話來等
- 口肌發展較弱的小朋友語言發展都有機會較慢,父母要特別留意寶寶在進食時口裡會否常含著食物,或只會進食軟固體
- 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患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寶寶普遍對人的興趣不大,所以會比較少機會透過互動發展語言技能。
- 因此,患ASD的寶寶一般都會在語言理解以及表達能力方面遇到困難,也不擅使用身體語言。此外,患ASD的寶寶不能夠根據對話的情境去表達自己,故也很容易出現重複性的語言。
- 自閉症譜系障礙徵狀包括 [11]:
- 與常人有異的社交表現:例如表現冷漠、被動、過份熱情或古怪
- 年幼時,除了因為生理需要(例如希望得到食物、玩具)外,甚少主動與人接觸;長大後更很少自發性地分享個人興趣、感受及成就
- 難以建立恰當的社交行為(如與人保持眼神接觸或對人微笑)
- 不擅於和別人打開話題,有時又不理會別人的反應,單向地與人講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給人一種「只顧講、不愛聽」的感覺
- 反復、固執地使用某個代詞,而不考慮語境和語法關係
鑒於嬰幼兒時期個體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較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給予及時、適當的早期介入可以提高寶寶的適應能力和認知能力。儘早發現自閉症寶寶,並進行有效的早期介入,有助減輕ASD的嚴重程度,同時改善成年後的生活質素 [12]。
父母有甚麼可以做?
為了能更好幫助寶寶建立語言能力,從初生起,父母可以:
- 刺激寶寶的聽覺
把握頭一年的感官關鍵發展期,多跟寶寶對話、唱歌、講故事、播放音樂以刺激他們的聽覺 - 多向寶寶說話
做出雙向的對話,讓寶寶作出回應:讓寶寶有機會以牙牙學語、呢喃、微笑和肢體動作等方式向做出回應,就算他的反應毫無邏輯可言,父母亦應予以正面回應,並繼續鼓勵寶寶。即使寶寶未學會說話,父母仍當寶寶真的在說話般,跟他溝通交流 - 以「父母語」(Parentese) 與寶寶對話
運用簡單的句子和開心且投入的音調吸引寶寶的注意,從而幫助寶寶理解並做出反應做出雙向的對話,讓寶寶作出回應:讓寶寶有機會以牙牙學語、呢喃、微笑和肢體動作等方式向做出回應,就算他的反應毫無邏輯可言,父母亦應予以正面回應,並繼續鼓勵寶寶。即使寶寶未學會說話,父母仍當寶寶真的在說話般,跟他溝通交流
- 對寶寶講故事
父母可以每晚抽出時間與寶寶講睡前故事,並鼓勵寶寶用手指指著書上的圖畫,較年長的寶寶也可以嘗試自己翻書
- 與寶寶講述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
父母可以在洗澡時對寶寶說:「我地依家沖涼啦!慢慢浸隻腳仔落啲水度先!」;亦可在整理衣服時說:「啲衫洗乾淨可以收埋啦啵。等媽媽摺好佢地放入衣櫃先!」讓寶寶多接觸不同的對話及詞語,連接不同事物與動作 - 用語言回應寶寶的行為
如當寶寶舉起雙手,父母可問:「係咪想要抱抱?」,這些即時及敏銳的回應,能夠鼓勵寶寶繼續以不同方式開始互動
參考資料:
- Friedmann, N. and Rusou, D. (2015). Critical period for first language: the crucial role of language inpu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35(1), pp.27–34.
- Hartshorne, J.K., Tenenbaum, J.B. and Pinker, S. (2018). A critical peri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2/3 million English speakers. Cognition, 177(1), pp.263–277.
- Weisleder, A. and Fernald, A. (2013). Talking to Children matters: Early Language Experience Strengthens Processing and Builds Vocabul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online] 24(11), pp.2143–2152.
-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2018). Anne Fernald on how children learn language.
- Ruston, H.P. and Schwanenflugel, P.J. (2010). Effects of a Convers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Expressive Vocabulary Development of Prekindergarten Children.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41(3), pp.303–313.
- Ferjan Ramírez, N., Lytle, S.R. and Kuhl, P.K. (2020). Parent coaching increases conversational turns and advances infant language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7(7), pp.3484–3491.
- 賈林祥. (2007).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及其形成原因.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33(4), 100-104.
- Ferjan Ramírez, N., Lytle, S. R., & Kuhl, P. K. (2020). Parent coaching increases conversational turns and advances infant language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7(7), 3484–3491. https://doi.org/10.1073/pnas.1921653117.
- SENSE –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Online – Home. (n.d.). Sense.edb.gov.hk.
- 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資訊網站 – 簡介. (n.d.). Sense.edb.gov.hk.
- Elsabbagh, M., Divan, G., Koh, Y. J., Kim, Y. S., Kauchali, S., Marcín, C., Fombonne, E. et al.(2012). Global prevalence of autism and oth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utism Research, 5(3), 160-179.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n.d.). Retrieved October 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