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訊息
- 研究指出,寶寶的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 嬰幼兒於前語言期(prelinguistic stage)學會語言之前,能夠聆聽自己的聲音是相當重要的
- 使用「家長語調」(parentese)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相信對於父母來說,自己的寶寶可以開口叫一聲「爸爸」、「媽媽」是一件天大的鼓舞喜事。小寶寶咿呀學語的樣子總是笨拙得來帶點可愛,也讓父母不禁幻想著可以和寶寶講話溝通的一天。那麼,究竟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怎麼學會說話的呢?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可以做來刺激他們的語言發展?
寶寶語言發展的里程碑
出生至3個月大:寶寶會開始發出「咕咕」聲音
4至6個月大:寶寶開始懂得發出笑聲,被您逗的時候會「咯咯」笑,或者發出一些好玩的聲音。
滿12個月大:寶寶會發出更長、一連串的語音,像是:「ba-ba-ba-ba-ba」、「 da-da- da-da-da 」 或「 mi-mi-mi」。這種模仿母語語調和語音的咿咕聲,通常被稱為「亂語 」
(jargon)
12至18個月大:許多寶寶會開始懂得使用單詞。他們會稱呼熟悉的人和物,如「媽媽」、「爸爸」、「球」、「貓」等等。
兩歲至三歲:寶寶會越來越熟悉發音,慢慢掌握不同的詞語,甚至會懂得組成字組,像是「狗狗坐下」、「媽媽走開」等等。
寶寶學會發音的機制
根據美國波士頓的東北大學研究 (DM Gómez, 2014) [1],語言能力原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物本能」。
換句話說,從生理角度來看,嬰兒不能說是通過學習來發展語言能力,他們是天生就具備這種能力。
寶寶的語言能力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解語言的能力 (receptive language),即是理解別人話語或者聲音的能力。
比如說,小孩聆聽和遵從指示的能力就是建基於其理解語言的能力。
另一種能力是表達語言的能力(expressive language),意思是通過與人的交流(可以是口語,也可以是非口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願,把自己想法轉化成有意義、且語法正確的詞語和句子。
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取決於不同的因素和環境。嬰幼兒於前語言期(prelinguistic stage)學會語言之前,能夠聆聽自己的聲音是相當重要的。
因此,除了接收週遭的聲音,家長們應該多和孩子說話,循循善誘,鼓勵孩子嘗試自己開口說話,並且友善地引導他正確發音,讓他們能將聲音與意義相互聯結。
研究顯示(Stoel-Gammon, 1998)[2],對於語言發展來說,嬰幼兒清楚聽到自己發出的聲音,才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聲音與口腔動作的聯結。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發聲 / 鍛鍊語言運用的能力?
不同的方法,例如: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專注地跟寶寶講話、發出清楚的抑揚頓挫語調和建立起寶寶的字彙量,都有助於啟發寶寶的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
這些方法都為寶寶提供了語言上的刺激,促進他們的注意力和互動能力,並幫助寶寶學習發聲和表達自己。
另一方面,當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你可以嘗試有時候使用「家長語調」(parentese),即是以一種高音、誇張的說話方式,以此強調不同語音。
你不僅要留意對話中一些特定的名詞,還要注意你說話的語調。例如,你在疑問句的句末可以升高聲音,以表示你在問問題。
玩樂音樂遊戲也是一個鍛鍊孩子說話能力的好辦法。您可以多用童謠和pat-a-cake等遊戲鼓勵他們說話,讓他們跟隨音樂的節奏,並透過重複來提高他對某些特定單詞的理解。
您也可以使用道具和玩具,來幫助孩子建立物體和其相應詞彙的聯繫,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
您想了解更多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嬰兒學習發音的活動和遊戲嗎?誠邀您緊貼ComboKid Blog 獲得更多育兒資訊,同時下載 ComboKid 應用程式,定期為寶寶進行成長評估,為你提供更多貼合寶寶成長發展需要的資訊和推薦!
References:
[1] Gómez, D.M., Berent, I., Benavides-Varela, S., Bion, R.A.H., Cattarossi, L., Nespor, M. and Mehler, J. (2014). Language universals at birt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nline] 111(16), pp.5837–5841. doi:https://doi.org/10.1073/pnas.1318261111.
[2]Stoel-Gammon, C. and Buderf, E.H. (1998). The effects of postvocalic voicing on the duration of high front vowels in Swed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Developmental data. Available at: https://scholar.archive.org/work/ax4zdueahzainnri2sl5ursqcm/access/wayback/http://www.icacommission.org/Proceedings/ICA1998Seattle/pdfs/vol_4/2989_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