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瀏覽
- 嬰兒抬頭及頭部控制的階段
- 頭部控制對寶寶發展的重要性
- 頭部控制與餵食的關係
重點訊息
- 寶寶抬頭及頭部控制的階段
- 頭部控制對寶寶發展的重要性
- 頭部控制與餵食的關係
頭部活動雖然看似簡單,卻是嬰兒運動、言語及進食的重要基礎。因為嬰兒身體發育及動作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頭尾原則(Cephalocaudal Principle)—— 頭部動作會先發展,然後到肩、背等軀幹部分及手臂,最後才到腳的動作。而且寶寶剛出生的頸部肌肉很脆弱,透過抬頭強化頸部肌肉,成為整個身體動作發展的先決條件,其後才能順序展開其他大肌肉動作(Gross Motor),先是翻身,然後是坐、爬行、站、扶行,直到走路。
除了動作發展,良好的頭部控制幫助寶寶移動頭部及環顧四周,甚或轉向留意你的聲音,這有助他的認舍及語言發展。此外,強壯的頸部肌肉是走入加固及說話的階段的先決條件。
嬰兒抬頭及頭部控制的階段
一般而言,嬰兒出生後一個月開始能在俯臥時間(tummy time)抬起頭並持續加強,直至4-6個月穩定起來。
1-2個月大
- 趴著時:寶寶由剛出生只能很短暫地抬頭(幾秒),到1-2個月大時能較長時間抬起頭並左右轉動
- 仰臥時:寶寶頭部大致上能維持在身體中線
- 坐立時:如果大人把寶寶緩緩拉至坐起(pull to sit)時,寶寶頭部會無法跟上身體軸線並往後垂(head lag)
3-4個月大
- 趴著時:寶寶懂得抬頭45 – 90度,並能保持穩定,左右轉動頭部
- 仰臥時:寶寶間中能夠在仰臥時抬起頭
- 坐立時:寶寶在躺椅上時,能夠將頭部維持在身體中線;拉至坐起(pull to sit)時頭部無法跟上身體軸線的情況亦會慢慢消失
- 直立時:直立抱時,寶寶頭、頸、腰部以上的脊椎可成一直線,寶寶也可能會轉動頭部
5-6個月大
- 寶寶頭部控制已經成熟,在任何位置都能保持頭部穩定
- 趴著時:寶寶懂得用手臂撐起身體,抬頭幅度更大
- 坐立時:寶寶自行坐立時,能夠自由轉動頭部
你寶寶懂得抬頭了嗎?想更了解你寶寶的發展及其他里程碑,請立即下載ComboKid的人工智能APP,獲得你寶寶專屬的成長分析!
頭部控制對寶寶發展的重要性
大肌:頭部控制是大肌肉發展的第一步,並涉及頭頸部、軀幹,還有四肢等及「大肌肉」的動作跟控制,包括抬頭、翻身、坐、爬、走等動作發展。例如寶寶抬頭時,正在增強他的頸部、肩部及背部肌肉,有助他被抱起時,有能力用手臂向上推並靠在對方身上。隨著各種推動動作不停重覆並日漸增加下,寶寶成功做出翻身動作。
小肌:大肌肉發展同時,也加強寶寶做出精細動作的能力。有專家指出,寶寶透過頭部控制環顧四周及張望,增強頸部肌肉之餘,也提升了追視能力(visual tracking),對日後視覺動作整合能力及手眼協調均有幫助。
認知:通過頭部控制張望周圍不同事物,有助寶寶從環境中學習,從多方面促進認知發展。例如:
- 視力和聽力:寶寶穩定控制頭部之下,能夠將眼睛聚焦在周圍的物體和人身上,並透過頭部控制學會對聲音進行追蹤,增加對聲音的記憶,從對環境的認知識別促進視覺聽力發育。
- 身體協調:頭部控制需要頸部、背部和核心肌肉之間的協調。寶寶對頭部的控制能力也在加強這些肌肉群,為進階的身體運動(如爬行、行走和跑步)奠定基礎。
- 感官刺激:當寶寶獲得更好的頭部控制能力時,可以自由地環顧周圍環境,增加對外界接觸,接收更多感官信息。
語言:寶寶透過頭部控制對環境建立認知之後,繼而集中留意他人的眼神、表情及手勢,再透過耳朵辨別不同的聲音;此外,寶寶將注意力集中在說話者身上,容易模仿對方說話的聲音,培養出理解語言的能力。
頭部控制是寶寶學懂坐立的先決條件,而有研究證明3-5個月坐立能力(量度寶寶沒有旁人支撐下脊髓與地面的角度)有效預測10-14個月時寶寶的詞彙理解能力 – 坐立越好,懂得詞彙越多。[1]
頭部控制與餵食的關係
大約 6 個月時,隨著寶寶控制頭部良好後,亦能夠控制頸部和上半身,這使他們在咀嚼和吞嚥時能夠保持穩定的姿勢,從而更加安全及防止窒息,代表可以進食固體食物。這不但對寶寶得到全面營養十分重要,更讓寶寶開始發展自理能力呢!
想知道更多抬頭及強化頭部控制的活動?立即下載ComboKid的人工智能APP!
References:
- Libertus, K. and Violi, D.A. (2016). Sit to Talk: Relation between Motor Skills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Infanc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doi: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6.0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