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wling funny baby boy indoors at home

爬行

快速瀏覽

  • 爬行的類型
  • 爬行對嬰兒發展的好處
  • 如何鼓勵嬰兒爬行?

重點訊息

  1. ‍兩種最主要的爬行類型分別是蠕動爬行、手膝爬行
  2. 爬行對於嬰兒來說其實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強化訓練
  3. 爬行可訓練嬰兒平衡力和手腳協調能力

俗語有云「七坐八爬」,爬行是嬰兒動作發展相當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一般來說,嬰兒早於八個月之前就會慢慢開始爬行了。過往一直有研究探討嬰幼兒時期的動作發展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關聯性,譬如一項在2010年發表的英國大型世代研究中發現,嬰兒在九個月大時的動作發展程度(包括了坐和爬的能力),和五歲時的認知發展是有關連的,證實爬行對於嬰幼兒未來的發展中是佔有很重要地位。

爬行的類型

專家發現,寶寶在地板上爬行時,是由二十五種不同的身體部位動作來推動,而兩種最主要的爬行類型分別是蠕動爬行、手膝爬行。

1.    蠕動爬行

蠕動爬行是嬰兒最初學習爬行的姿勢,很多嬰兒都會通過將腹部貼在地板上開始蠕動來爬行。

利用蠕動爬行的嬰兒通常比那些一開始就用手和膝蓋的嬰兒更早開始爬行,因為利用腹部爬行需要用到較少的力量和平衡力。

按照普遍情況來說,寶寶九至十一個月的時候會開始肚子離地爬,進行手膝爬行。

不過,有些嬰兒會使用蠕動爬行方式直至學會走路為止。其實爬行只是一種過渡的移行方式,嬰兒採用哪種爬行方式並沒有必然性。

2.    手膝爬行

手膝爬行是比較進階的爬行方式,需要利用兩側的肢體相互協調。

在爬行的過程中,嬰兒交替使用手臂和腿,讓一側的手臂接觸地板,同時另一條腿接觸地板。

這種對角線運動需要耗用的力量比較多,但對於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因為對角線運動需要使用腦部中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這是腹部爬行不會涉及的地方。

在這裏要補充一下。胼胝體是大腦半球之間的神經纖維帶,縱橫交錯的爬行會刺激胼胝體均衡發育,促進大腦半球的交流。

嬰兒的橫向運動充分利用身體兩側,包括眼睛、耳朵、手、腳和核心肌肉的協調運動。這有助於發展嬰兒的認知功能、解難和學習能力。

爬行對嬰兒發展的好處

促進左右腦的開發

在嬰兒爬行時,需要動用前臂和腿部發力才能順利前進,這組動作需要左右腦同步協調才能完成。

換句話來說,爬行對於嬰兒來說其實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強化訓練。

有調查發現,患有感覺統合失調 (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的兒童當中,有約九成的患者缺乏爬行的經驗,可見爬行與孩子感覺統合及大腦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精細運動發展

爬行是需要動用全身協調的運動,並會使用到肩膀、手肘、手腕和手指附近的肌肉,有助孩子發展精細運動。

同時,爬行可訓練嬰兒平衡力和手腳協調能力,除了有利之後學走路,亦有助培養運動細胞,在年紀小小的時候建立穩定的身體和良好的姿勢,可減低駝背的風險。

口腔運動發展

當嬰兒爬行時,進行左右對角運動的不止軀幹和四肢,還有嬰兒的口腔活動。

兒科語言病理學家 Chris Rowlee, MS, CCC-SLP 曾解釋說,懂得爬行的嬰兒能夠左右移動下巴、舌頭和嘴唇,這意味着他能夠準備好從吞食泥狀食物過渡至可以咬和咀嚼的軟質食物。

同樣,這些口腔運動的變化使他能夠發出更複雜的語音,在學習說話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如何鼓勵嬰兒爬行?

●       寶寶從五、六個月起就可給他一個地墊空間,讓寶寶盡可能多的時間在平面上探索和嘗試翻身、趴著遊戲。

●       別讓寶寶長時間待在小小的嬰兒床中。

●       利用會發聲或發光的玩具,吸引寶寶的目光,並誘發寶寶向著玩具爬行。

●       讓你的寶寶自行學習坐着和站着。通過這種方式,可增強手和膝蓋爬行所需的力量和協調性。但不要太早就讓寶寶站太多,因為寶寶下肢關節控制未完全發展成熟,對日後的肌肉骨骼發展並非好事。

●       盡量減少抱住或支撐寶寶直立,以防止寶寶產生過度的肌肉緊張,導致爬行困難。

如何進行這些活動?我們的APP有更豐富的活動建議,及更詳盡的做法解釋!

雖然每人發展速度都不一樣,不過假如你的寶寶經常彎着背、不願蜷縮和依偎、不會同時使用手臂和腿,或者看起來對移動不感興趣的話,請帶同你的寶寶向兒科醫生作進一步評估及諮詢。

相關文章

大肌肉發展

大肌肉活動牽涉手部、腿部以及軀幹的肌肉等部分,用來控制走路、跳躍等大動作。

頭部控制

頭部活動是嬰兒運動、言語及進食的重要基礎。

寶寶行走

走路對寶寶增強肌肉及掌握平衡至關重要。

寶寶翻身

寶寶出生後大約三至六個月開始能夠學會翻身。

寶寶站立

站立是遊走和步行的前奏。

俯臥時間 (Tummy Time)

Tummy Time是指寶寶在清醒時以肚子貼地活動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