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好奇心

快速瀏覽

重點訊息

  1. 好奇心自出生開始發展,是學習的原動力
  2. 好奇心對於整體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幫助,例如使孩子更快樂,和增強適應力
  3. 家長要透過不同途徑去激發、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想孩子主動、愉快學習?秘訣在於「好奇心」

探索力及好奇心(Curiosity)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驅使我們不斷學習、保持向前、主動獲取新知識及技能的原動力。

孩子自出生以來,便會透過不同的行為去探索這個新奇、陌生的世界。以 1 – 5 歲孩子為例,他們與成年人溝通時,會不斷發問,在一小時會更發問多達107條問題[1],這就是好奇心的表現。

而在嬰兒期的寶寶也會展示好奇心,他們主要以感官去認識周圍環境,例如用口咬、手摸等方式去探究新事物。

一項2021年的研究測試了嬰兒對不可能事件(如:違反物理原則的物件)的反應,結果發現,在11個月大時會長時間觀察不可能事件的寶寶,在17個月大時觀察其他不可能事件的時間也會較長。

而這些寶寶三歲大時,都會成為更有好奇心的幼兒[2]。由此可見,好奇心自襁褓階段已經開始發展,並會伴隨著寶寶成長。

好奇心對孩子的5大好處

1.    更具創意

好奇是觸發想像的第一步。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每天都會面對很多新事物、新問題。好奇心促使孩子勇於創新,喜歡挑戰尚未了解的事物。

就如當年牛頓在蘋果樹下看到一個熟透了的蘋果掉下來,於是心想:為何蘋果是從上掉下來,而非由下而上呢?就是這份好奇心,觸發牛頓後來想到萬有引力定律。

2.    更聰明

聰明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都比較強,且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每刻都會面對新的問題及挑戰。

懷著這份好奇心,孩子會主動提出疑問、主動學習及思考答案,從而令大腦變得更活躍更聰明,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也更容易成功。

3.    更快樂

好奇心可以讓孩子的求知欲增加,他們對未知的事情感到興趣。無論做任何事,都是充滿熱情和幹勁,讓他們更能享受學習的過程。

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Martin Seligman指出,好奇心有助提升生活的快樂及滿足感,對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影響[3]

4.    更具適應力

當孩子要融入一個陌生的新環境時,適應力高的孩子可以很快便能調節身心、適應環境的變化和挑戰。

相反,適應力較弱的孩子不但會對新環境感到焦慮,他們的抗壓力亦會較弱,難以面對挫折。

好奇心能改善孩子的適應力,使他們樂於結識新朋友、接觸新地方及新事物。就算遇到挫折或失敗,好奇的孩子會懷著開放的心胸繼續嘗試尋找答案,繼續向前及嘗試新事物。

5.    建立人際關係

在社交方面,好奇的人普遍是較好的聆聽者及健談者。在剛結識一個新朋友時,我們傾向談論彼此的興趣及喜好。

好奇心較強的人興趣越多,給人感覺更為「有趣」,往往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樂趣和新鮮感。

同時,善意的好奇心能讓大家更想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可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及同理心,有助孩子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何激發0-3歲孩子的好奇心?

哈佛大學認知科學家Elizabeth Bonawitz指出,好奇心是與生俱來,就如每人自出生以來就會飢餓和口渴般的本能,重點是在於家長如何通過不同途徑去激發、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啟發日後的學習動機[4]

1.    引導嬰幼兒的求知欲

嬰幼兒的求知欲强,看到任何東西都喜歡用手去觸碰,這是一種求知的表現,也是1歲寶寶智慧發育的特徵。

父母應該給予寶寶自由探索的空間,並在從旁觀察,適時提供指導。在日常互動中,若寶寶對某些事物表現出興趣,父母也應該迎合寶寶的好奇心,允許他發掘該事物。

2.    耐心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父母應鼓勵孩子多問「為甚麼」,並積極正面回應孩子的問題,在過程中加以引導和啟發,甚至反問孩子「為甚麼」。

這種做法能給予孩子信心,令他們有勇氣繼續去探索及嘗試。相反,假如當孩子發問時,父母以嘲笑或嫌棄的態度看待,將導致孩子不願再提出疑問,漸漸令孩子喪失對新奇事物的好奇與熱情。所以父母必須認真看待孩子的疑問,切勿以成人的思維方式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3.    以遊戲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當嬰兒發現敲打東西時會發出不同聲音後,他們就會開始敲打身邊各種東西,並通過這種方式來探索世界。父母要滿足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嘗試敲打各種形狀、質感的東西,藉以引導寶寶探究不同物品。

雖則好奇心是人的本能,但父母如何能把握及善用孩子的好奇,引導孩子遇到問題時能自己尋求答案並力求進步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立即與我們聯絡,Combokid專業團隊教你通過不同的活動,全面激發你孩子的好奇心!

References:

  1. Chouinard, M.M. (2007). Children’s questions: a mechanism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72(1), pp.vii–ix. doi:https://doi.org/10.1111/j.1540-5834.2007.00412.x.
  2. Perez, J. and Feigenson, L. (2021). Stabl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fants’responses to violations of intuitive phys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8(27). doi:https://doi.org/10.1073/pnas.2103805118.
  3. Peterson, C. and Seligman, M.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ldysinger.stjohnsem.edu/@books1/Peterson_Character_Strengths/character-strengths-and-virtues.pdf.
  4. Boudreau, E. (2020). A Curious Mind |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www.gse.harvard.edu. Available at: https://www.gse.harvard.edu/ideas/usable-knowledge/20/11/curious-mind.

相關文章

認知發展

認知發展影響我們如何感知、思考和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物體恆存

在嬰兒成長並發展感知能力的過程中,「物體恆存」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所謂的「物體恆存」,是瑞士著名認知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提出的一個專有名詞,描述嬰兒開始意識到「即使東西不在眼前,但知道它仍然存在,而不是沒有了」的情況。這種概念普遍在嬰兒六、七個月大時開始萌芽。

感官系統介紹

幼兒面對著陌生的世界,總是充滿著源源不絕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而聯繫著他們的大腦認知和外界事物的,正正是他們各樣與生俱來的感官,可見感官與幼兒的早期成長可謂是密不可分。文章將會為大家一一拆解幼兒生理上的七種感官。

寶寶自我身體意識

寶寶形成自我身體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代表著嬰兒開始感知自己的身體存在,與未來感官發展息息相關。

執行能力

執行能力是指我們計劃、專注、記憶、和完成不同任務的能力。

嬰兒的空間概念

空間概念是對物體、位置、方向和距離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跟隨指令

寶寶的執行能力隨年紀增長逐步發展。

專注力發展

專注力對寶寶的學習及思維能力尤其重要。

分類及組織能力 

分類及組織能力為寶寶日後發展的認知能力立下良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