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反射】認識寶寶8大原始反射動作及發展

分享到

快速瀏覽

重點訊息

  1. 新生兒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有助於適應外在環境並確保生存。
  2. 這些反射主要由腦幹和脊髓主導,隨著神經系統發展,會逐漸被自主動作取代。
  3. 醫生可透過新生兒反射來評估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否健康與正常。
  4. 反射動作為寶寶未來發展奠下基礎,包括大小肌技能、身體意識等。
  5. 不同的新生兒反射會在不同時期消失,標誌著寶寶運動技能與大腦控制能力的成長。

剛出生的小寶寶看起來雖然嬌小又愛睡,看起來對世界一無所知,但各位父母是否注意到,寶寶經常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特定的動作,比如緊握您的手指、自動地吸吮奶嘴,或是突然張開雙臂?這些看似無意識的小動作,其實都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一般被稱為「新生兒反射」。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這些反射動作是生理發展的自然表現,除了對生存至關重要外,亦有助寶寶適應外在環境,例如是確保順利吸吮母乳,或是在危機時握緊身邊物件。同一時間,這些反射動作亦是寶寶日後發展各動作技能的重要基礎,影響手眼協調、步行等關鍵里程碑。下文將探討8種常見的新生兒反射,帶您深入了解其特徵、消失時間以及對寶寶發展的影響,立即馬上閱讀!

為何新生寶寶會有反射動作?

新生兒的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es),或稱為「新生兒反射」(Newborn Reflexes),是寶寶早期生理發展的重要標誌。與神經發育成熟的成人不同,新生兒的行為大多不受大腦皮質的控制,而是由腦幹和脊髓主導。這是因為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當受到特定刺激時,寶寶就會本能地做出特定動作。

新生兒反射不只是寶寶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回應,還是評估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醫生會透過觀察初生寶寶的抓握反射、驚嚇反射等來確認發育是否健康、正常;與此同時,這些反射亦影響著寶寶未來發展大小肌技能,例如抓握反射能幫助發展手部力量,而頸部張力反射則可刺激身體意識和手眼協調。

研究顯示,新生兒反射早在寶寶出生前(約孕期28週)就已經出現,並在初生的頭幾個月最為明顯。隨著寶寶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漸成熟,這些反射會逐漸被大腦皮層抑制,最終消失,被自主動作所取代。

8大常見新生兒反射

1)尋根反射(Rooting Reflex)

  • 當寶寶的嘴角被輕觸時,他會本能地把頭轉向刺激的來源,並張開嘴巴,這就是尋根反射。由於初生寶寶的視力尚未完全發展,尋根反射可以透過觸覺來協助寶寶尋找乳頭或奶瓶,為重要的求生本能。一般來說,這種反射會在寶寶3至4個月大時開始減弱,並在6個月大時自然消失。

2)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 當寶寶的口腔頂部被物件觸碰到時,例如是碰到乳頭或奶嘴,寶寶就會自動開始吸吮。這個反射不但對營養攝取起著關鍵作用,同時亦幫助寶寶發展口腔肌肉,為未來咀嚼和學習說話奠下基礎。吸吮反射在4個月左右開始會逐漸減弱,隨著副食品的引入及消化系統成熟,吸吮行為會逐步被咀嚼動作取代。不過,有些寶寶在開始加固後,仍會透過吸吮手指或奶嘴以獲得安全感,這也是口腔期的正常表現。

3)吞嚥反射(Swallowing Reflex)

  • 吞嚥反射與吸吮反射密切相關,是伴隨著吸吮的動作,幫助寶寶將食物順利從口腔運送到胃中。此外,這個反射還包括嗆奶時的咳嗽及嘔吐反應,以防食物誤入氣管。吞嚥反射對於維生尤其重要,由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並隨著寶寶的成長持續完善。

4)抓握反射(Palmar/Plantar Grasp Reflex)

  • 寶寶的手掌和腳掌在受到刺激時,分別會自動地緊握及蜷縮起來。這些動作源自一種原始的求生反應,協助寶寶在遇到危險時保護自己。在發展初期,這些反射是寶寶重要的成長指標,而隨著寶寶長大,抓握反射會慢慢被有目的性的自主動作所取代——手部的抓握反射會在3個月大開始減退,並在半歲左右消失;而雙腳的反射則會持續到約10個月大左右。

5)驚嚇反射(Moro Reflex)

  • 又被稱為「莫羅氏反射」,寶寶在突然聽到聲響,或是身體感受到輕微的下墜感時,會將雙手向外伸展,隨後立即迅速收回,作出類似擁抱的動作。這種反射是評估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指標,並通常在6個月大時消失。如果滿6個月以上的寶寶仍然表現出明顯的蒙洛氏反射,則可能需要進行醫學評估。一般來說,醫護人員會在出生後為寶寶測試這個反射,所以家長毋須刻意嚇寶寶來測試他的反應。

6)牽引反射(Traction Reflex)

  • 當從平躺姿勢被拉起至坐姿時,寶寶的脖子和頭部在一開始會呈後仰姿勢,無法跟上身體的動作。這個反射可以用來測試寶寶的肌肉張力。當寶寶約在3個月大時建立支撐頭部的力量後,此反射動作亦會逐漸消失。

7)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

  • 讓寶寶維持站立的姿勢將他抱起,並讓寶寶的雙腳觸碰一個堅固的表面(如沙發或桌子),寶寶會自然地踮起腳尖,作出交替踏步的動作。這個反射維持的時間較短,一般會在2個月大左右消失。

8)頸部張力反射(Tonic Neck Reflex)

  • 當寶寶躺下,頭轉向一側時,該側的手腳會伸直,而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身體姿勢如同一個準備擊劍的劍擊選手,為之頸部張力反射。有專家指出,這個反射動作有助寶寶在產道內移動;在出生後,這個動作亦有助寶寶「發現」自己的雙手,同時協助建立協調。當寶寶踏入半歲左右時,頸部張力反射就會消失。


新生兒反射動作是每個寶寶生命早期的自然本能,不僅有助於適應外在環境,亦是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指標。隨着寶寶逐漸成長並開始更自主地控制身體動作,這些反射會慢慢消失,並被有意識的自主行為取代。每位寶寶的發展節奏不同,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但若發現某些反射持續存在或過早消失,建議諮詢專業人士作進一步評估。

想追蹤及了解寶寶在各個範疇上的發展進度?

立即下載ComboKid APP!

參考資料:

  1. Newborn Reflex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TenetHealth. (2019, June 4).
  2. Knobloch, H., & Neligan, G. (2008). Gesell and Amatruda’s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18(1), 117–118.
  3. Zelazo, N. A., Zelazo, P. R., Cohen, K. M., & Zelazo, P. D. (1994). Specificity of Practice Effects on Elementary Neuromotor Patterns.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6(4), 218–219.
  4. Newborn reflexes. Stanford Medicine Children’s Health.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

2025年01月15日

【遠離電子奶嘴】手機屏幕會影響BB腦部發展?家長4大注意事項!

在現今世代,電子產品無處不在,不少家長為讓寶寶安靜下來,會利用這些「電子奶嘴」去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雖然這樣做暫時能讓父母得以喘息,但原來對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過多的屏幕時間(Screen Time)可能會對大腦發育和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立即閱讀全文!

2024年11月15日

【大小肌動作發展】從抬頭到走路 新手父母一定要知的2大重要發展原則!

嬰兒動作發展其實遵循著相對固定的順序,並主要依循兩個發展趨勢:「頭尾原則」和「近遠原則」。隨著寶寶成長,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發展里程碑,如抬頭、翻身、抓握、坐立等,讓寶寶逐步掌握各個大小肌肉技能。父母可根據寶寶年齡提供適當的活動,刺激寶寶的發展!

2024年10月14日

想提升BB 詞彙量?4大技巧把握「語言爆發期」 刺激寶寶語言發展!

寶寶18至24個月大的時語言能力會顯著提升,這段時期被稱為「語言爆發期」。本篇文章解釋了語言爆發期背後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過簡單的互動技巧,如使用「父母語」、自我談話、閱讀繪本等方式,來幫助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無論寶寶的語言進程如何,父母的積極引導對其語言學習至關重要。

2024年10月02日

BB「百日哭」哭鬧不停?一文了解如何應對嬰兒腸絞痛,讓寶寶舒適、父母安心!

嬰兒腸絞痛(Colic),俗稱「百日哭」,是指寶寶在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長時間哭鬧且難以安撫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出生後的6週內,並會持續至寶寶3到4個月大時逐漸消退。大約五分之一的嬰兒會經歷腸絞痛,立即閱讀全文,了解腸絞痛的成因、常見徵狀以及如何緩解寶寶不適,幫助父母在面對「百日哭」時更有信心!

2024年09月30日

「嬰兒猝死症」解碼—— 新手父母必知的預防措施 守護寶寶安全成長!

嬰兒猝死症(SIDS)是指初生至一歲嬰兒在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常見於睡眠期間。SIDS雖然罕見,但仍是嬰兒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出生後2至4個月間的寶寶。本文探討SIDS的成因、風險及預防措施,包括正確的睡姿、合適的睡眠環境及母乳餵哺的益處,讓父母照顧寶寶時更加安心。

2024年09月27日

寶寶容易跌倒?父母要學會放手 讓孩子發展平衡及協調能力!

無論是爬行、走路、跑步,或是上下樓梯,平衡與協調能力對孩子的大小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無法保持平衡,孩子不僅容易跌倒,還可能影響其日常生活自理、社交互動,甚至心理健康。為什麼平衡感與協調能力如此重要?它們的發展基礎是什麼?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發展遇到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呢?立即閱讀本文了解詳情!

2024年09月13日

【成長里程指南】16個月大時應學識的16個手勢,您的寶寶做到幾多?

不論是看見別人時揮手打招呼、道別時飛吻、或是覺得開心時拍掌,這些微小的手勢都有助寶寶的語言與社交發展。其實自9個月大時開始,寶寶就會開始學習簡單的手勢,而在16個月大時,更應能使用16個手勢!這些手勢不僅幫助他們理解詞語、加強溝通,還有助偵測潛在的發展遲緩,想知道家長可以如何引導寶寶掌握這些手勢,立即閱讀全文!

2024年08月27日

讓寵物成為寶寶成長的最佳夥伴!寶寶與毛孩互動的五大好處

不少爸爸媽媽擔心,貓貓狗狗對寶寶有負面影響嗎?原來寵物不僅不會引起寶寶敏感,更可以減低寶寶過敏和哮喘風險,更有研究指出寶寶與毛孩一同成長可以有效預防小朋友發展遲緩,培育寶寶社交情緒發展,為小朋友成長帶來了多方面的發展好處。ComboKid 為你整合不同育兒專家與研究成果,立即閱讀全文!

2024年07月17日

一眠大一寸!1歲前必經嬰兒猛長期特徵及應對方法

寶寶突然食慾大增,總是吃不飽,也比平常渴睡,亦經常半夜哭鬧,心情煩燥不安?其實這可能是嬰兒猛長期特徵!寶寶猛長期是快速成長的階段,體重和身高會突然顯著增長,一歲以前會經歷多次猛長期!究竟嬰兒何時會出現猛長期?爸媽又該如何應對?是不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猛長期?馬上閱讀本文詳細解析嬰兒猛長期!

2024年07月09日

【預防蛀牙】出世起做好嬰兒口腔清潔 新手父母必知寶寶刷牙技巧!

從出生開始,家長就應該每晚定時替寶寶清潔口腔,除了能保持寶寶口腔健康,還能讓寶寶長大後較容易學習及適應刷牙,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到底如何為初生嬰兒清潔口腔?如果寶寶討厭刷牙應該怎麼辦?2歲開始寶寶要學會自己刷牙,家長可以如何協助孩子建立刷牙習慣及刷牙方式?馬上閱讀,了解專家分享寶寶刷牙技巧!

加入ComboKid WhatsApp Group,第一時間接收最新嘅育兒資訊!
加入ComboKid WhatsApp Group,第一時間接收最新嘅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