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瀏覽
重點訊息
- 新生兒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有助於適應外在環境並確保生存。
- 這些反射主要由腦幹和脊髓主導,隨著神經系統發展,會逐漸被自主動作取代。
- 醫生可透過新生兒反射來評估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否健康與正常。
- 反射動作為寶寶未來發展奠下基礎,包括大小肌技能、身體意識等。
- 不同的新生兒反射會在不同時期消失,標誌著寶寶運動技能與大腦控制能力的成長。
剛出生的小寶寶看起來雖然嬌小又愛睡,看起來對世界一無所知,但各位父母是否注意到,寶寶經常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特定的動作,比如緊握您的手指、自動地吸吮奶嘴,或是突然張開雙臂?這些看似無意識的小動作,其實都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一般被稱為「新生兒反射」。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這些反射動作是生理發展的自然表現,除了對生存至關重要外,亦有助寶寶適應外在環境,例如是確保順利吸吮母乳,或是在危機時握緊身邊物件。同一時間,這些反射動作亦是寶寶日後發展各動作技能的重要基礎,影響手眼協調、步行等關鍵里程碑。下文將探討8種常見的新生兒反射,帶您深入了解其特徵、消失時間以及對寶寶發展的影響,立即馬上閱讀!
為何新生寶寶會有反射動作?
新生兒的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es),或稱為「新生兒反射」(Newborn Reflexes),是寶寶早期生理發展的重要標誌。與神經發育成熟的成人不同,新生兒的行為大多不受大腦皮質的控制,而是由腦幹和脊髓主導。這是因為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當受到特定刺激時,寶寶就會本能地做出特定動作。
新生兒反射不只是寶寶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回應,還是評估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醫生會透過觀察初生寶寶的抓握反射、驚嚇反射等來確認發育是否健康、正常;與此同時,這些反射亦影響著寶寶未來發展大小肌技能,例如抓握反射能幫助發展手部力量,而頸部張力反射則可刺激身體意識和手眼協調。
研究顯示,新生兒反射早在寶寶出生前(約孕期28週)就已經出現,並在初生的頭幾個月最為明顯。隨著寶寶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逐漸成熟,這些反射會逐漸被大腦皮層抑制,最終消失,被自主動作所取代。
8大常見新生兒反射
1)尋根反射(Rooting Reflex)
- 當寶寶的嘴角被輕觸時,他會本能地把頭轉向刺激的來源,並張開嘴巴,這就是尋根反射。由於初生寶寶的視力尚未完全發展,尋根反射可以透過觸覺來協助寶寶尋找乳頭或奶瓶,為重要的求生本能。一般來說,這種反射會在寶寶3至4個月大時開始減弱,並在6個月大時自然消失。
2)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 當寶寶的口腔頂部被物件觸碰到時,例如是碰到乳頭或奶嘴,寶寶就會自動開始吸吮。這個反射不但對營養攝取起著關鍵作用,同時亦幫助寶寶發展口腔肌肉,為未來咀嚼和學習說話奠下基礎。吸吮反射在4個月左右開始會逐漸減弱,隨著副食品的引入及消化系統成熟,吸吮行為會逐步被咀嚼動作取代。不過,有些寶寶在開始加固後,仍會透過吸吮手指或奶嘴以獲得安全感,這也是口腔期的正常表現。
3)吞嚥反射(Swallowing Reflex)
- 吞嚥反射與吸吮反射密切相關,是伴隨著吸吮的動作,幫助寶寶將食物順利從口腔運送到胃中。此外,這個反射還包括嗆奶時的咳嗽及嘔吐反應,以防食物誤入氣管。吞嚥反射對於維生尤其重要,由胎兒時期就開始發展,並隨著寶寶的成長持續完善。
4)抓握反射(Palmar/Plantar Grasp Reflex)
- 寶寶的手掌和腳掌在受到刺激時,分別會自動地緊握及蜷縮起來。這些動作源自一種原始的求生反應,協助寶寶在遇到危險時保護自己。在發展初期,這些反射是寶寶重要的成長指標,而隨著寶寶長大,抓握反射會慢慢被有目的性的自主動作所取代——手部的抓握反射會在3個月大開始減退,並在半歲左右消失;而雙腳的反射則會持續到約10個月大左右。
5)驚嚇反射(Moro Reflex)
- 又被稱為「莫羅氏反射」,寶寶在突然聽到聲響,或是身體感受到輕微的下墜感時,會將雙手向外伸展,隨後立即迅速收回,作出類似擁抱的動作。這種反射是評估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指標,並通常在6個月大時消失。如果滿6個月以上的寶寶仍然表現出明顯的蒙洛氏反射,則可能需要進行醫學評估。一般來說,醫護人員會在出生後為寶寶測試這個反射,所以家長毋須刻意嚇寶寶來測試他的反應。
6)牽引反射(Traction Reflex)
- 當從平躺姿勢被拉起至坐姿時,寶寶的脖子和頭部在一開始會呈後仰姿勢,無法跟上身體的動作。這個反射可以用來測試寶寶的肌肉張力。當寶寶約在3個月大時建立支撐頭部的力量後,此反射動作亦會逐漸消失。
7)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
- 讓寶寶維持站立的姿勢將他抱起,並讓寶寶的雙腳觸碰一個堅固的表面(如沙發或桌子),寶寶會自然地踮起腳尖,作出交替踏步的動作。這個反射維持的時間較短,一般會在2個月大左右消失。
8)頸部張力反射(Tonic Neck Reflex)
- 當寶寶躺下,頭轉向一側時,該側的手腳會伸直,而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身體姿勢如同一個準備擊劍的劍擊選手,為之頸部張力反射。有專家指出,這個反射動作有助寶寶在產道內移動;在出生後,這個動作亦有助寶寶「發現」自己的雙手,同時協助建立協調。當寶寶踏入半歲左右時,頸部張力反射就會消失。
新生兒反射動作是每個寶寶生命早期的自然本能,不僅有助於適應外在環境,亦是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指標。隨着寶寶逐漸成長並開始更自主地控制身體動作,這些反射會慢慢消失,並被有意識的自主行為取代。每位寶寶的發展節奏不同,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但若發現某些反射持續存在或過早消失,建議諮詢專業人士作進一步評估。
參考資料:
- Newborn Reflex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TenetHealth. (2019, June 4).
- Knobloch, H., & Neligan, G. (2008). Gesell and Amatruda’s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18(1), 117–118.
- Zelazo, N. A., Zelazo, P. R., Cohen, K. M., & Zelazo, P. D. (1994). Specificity of Practice Effects on Elementary Neuromotor Patterns.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6(4), 218–219.
- Newborn reflexes. Stanford Medicine Children’s Health.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