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訊息
- 父母應該重視寶寶的心理健康,並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支持。
- 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成因可能包括照顧者的情緒、家庭環境和基因與生理因素。
- 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先兆可能包括情緒和行為模式的明顯變化、持續的抑鬱或易怒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個活動中出現症狀、對寶寶造成不適並影響其日常生活技能、症狀不是由一般的醫療狀況、藥物或環境毒素引起。
- 如果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徵兆,應及早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如精神科醫生或兒科心理學家。
父母自寶寶出生起,就為寶寶各方面的成長作打算,希望寶寶能夠得到最全面的發展。然而,,在寶寶的天真笑容和無憂無慮的模样下,父母經常都會忽略到寶寶的心理健康。其實寶寶自出生起已經會逐步發展情感和情緒的能力,亦與成年人一樣有機會面臨到情緒上的挑戰,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收到受到抑鬱症或者焦慮徵狀的困擾。
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成因
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情況可能比想象中更為普遍,寶寶在6-8個月大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而更嚴重的抑鬱或焦慮症狀就可能會在2-3歲時開始出現。不過由於寶寶在初生時較難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現時醫學界對寶寶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的理解度仍然有限,不過寶寶情緒出現困擾相信大致是因為以下原因 [1]:
- 照顧者的情緒
- 在寶寶初步開始發展情緒及情感能力的時候,照顧者的情緒健康以及家庭環境都對寶寶的心理狀況造成直接影響。照顧者或父母如果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焦慮或壓力中,寶寶可能敏感地感受到這些情緒,並從而影響著他們自身的情感狀態。
- 在寶寶初步開始發展情緒及情感能力的時候,照顧者的情緒健康以及家庭環境都對寶寶的心理狀況造成直接影響。照顧者或父母如果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焦慮或壓力中,寶寶可能敏感地感受到這些情緒,並從而影響著他們自身的情感狀態。
- 家庭環境
- 家庭環境和氛圍對於寶寶的情緒健康同樣至關重要。穩定且溫馨的家庭氛圍能夠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並能為寶寶心理健康提供正面的發展。相反,壓力、家庭衝突以及不穩定的環境可能讓寶寶感到不安,進而影響其情緒狀態,嚴重就有機會造成焦慮或抑鬱。
- 同時,寶寶在早期需要感受到被關愛和支持,如果他們的情感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可能會產生情緒上的不安全感,進而引發焦慮或抑鬱。
- 基因與生理因素
- 基因對寶寶的心理健康亦有一定影響。寶寶的基因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外貌和身體特徵,亦在某程度上塑造著他們的情緒傾向。有些寶寶可能天生較為敏感,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進而可能更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情緒。
- 此外,亦有研究指出,如果寶寶的杏仁核與大腦其他區域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則他們在兩歲前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狀,而杏仁核更通常被稱為大腦的恐懼中心。
寶寶出現焦慮或抑鬱的先兆
寶寶可能在早期出現一些焦慮或抑鬱的先兆,雖然寶寶情感表達的能力尚未完善發展,導致這些徵兆未必如成年人般明顯,不過只要細心觀察仍然能夠及早發現寶寶情緒上出現問題或變化。
根據主力研究寶寶早期發展的非牟利機構”Zero to Three”於2005年的報告顯示,寶寶如果同時出現以下5種徵狀,就有可能患上焦慮症或抑鬱 [2]:
- 情緒和行為模式與寶寶平常的狀態出現明顯分別
- 抑鬱或易怒情緒每天持續存在,而情況更持續達兩個星期之久
- 抑鬱症狀在日常生活中多個活動裏出現,並在多個人際關係中呈現
- 症狀對寶寶造成不適,並影響寶寶日常生活的技能,或阻礙其發展
- 症狀不是由於一般的醫療狀況、藥物或環境毒素所引起的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食慾或睡眠出現明顯變化,或者身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出現不尋常的改變,亦可能是寶寶出現抑鬱或焦慮的先兆。
如果寶寶在早期患上抑鬱或焦慮的話,對日後心理健康的發展亦會造成影響。雖然研究指出寶寶出現抑鬱症狀的機會並不高,估計大約40個初生寶寶才會有一個疑似病例[3],但如果寶寶出現上述徵狀的話,應及早向專業人士作出咨詢,如精神科醫生、兒科心理學家。
想閱讀更多育兒資訊?
立即下載ComboKid APP,隨時隨地為寶寶成長作好準備!
參考資料:
-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NHS England
- The Basics of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A Briefing Paper, Zero to Three
- Depression in Infancy, Miri Keren MD, Sam Tyano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