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 and return

「發球 – 回球」式互動

快速瀏覽

重點訊息

  1. 「發球 – 回球」式互動是建立優良腦部架構的關鍵,除了提升認知能力外,更有助發展具安全性的親子關係
  2. 家長要在日常多留意寶寶,把握機會開始「發球 – 回球」式互動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指出,形成強大腦部架構的關鍵,是家長與寶寶間「發球 – 回球」式的互動 [1]。嬰兒在日常會透過觸碰、聲音、笑容或眼神接觸等方式展開交流,而在「發球 – 回球」式互動中,家長要以溫暖、支持、熱情的方式關注並回應寶寶,例如對寶寶說話、看著他、或抱起他等。這種互動有助大腦建立神經迴路 [2],讓寶寶往後享有高效的能力及良好的情緒健康,同時亦有助發展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發球- 回球」式互動的好處

提升認知、語言能力

  • 互動能刺激腦部搭建神經迴路,促進嬰幼兒的感官能力語言學習、情感意識及解難能力,是往後學習的基礎。研究指父母與嬰兒之間高度互動,腦中的灰質數量便會越多 [3],有助加強控制肢體、提取記憶、控制情緒 [4]等,並促進其感官發展、運動以及中央訊息處理
  • 互動有助確立依附關係,而依附關係與額葉皮層的發育特別相關,額葉皮層負責決策、判斷和推理。當寶寶感到安全和被照顧,大腦便可建立更高層次思維模式

提升情商、社交能力(詳細看:安全型依附

  • 寶寶會透過內化在依附過程中與照顧者的互動,建立往後對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並會持續影響其日後人格和社交情緒發展
  • 韌性: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以及高度自尊和自信的孩子更有韌性,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壓力
  • 自我調節:當照顧者回應他們時,嬰兒學會管理自己的感受和行為,有助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久而久之,寶寶在生氣或失望時,也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

如何開始「發球- 回球」式互動

  1. 留意寶寶的焦點和「發球」提示,並適時作出回應
  2. 透過動作、說話、表情、和聲音等方法「回球」,讓寶寶知道您也注意著同樣的物件或事情
  3. 說出寶寶感興趣的事物的名字,可以是人名、動物名、物件名稱、一個動作、或是一種感受
  4. 每次您作出回應後,都應等待片刻,給寶寶時間和機會再次回應,這有助互動繼續進行下去
  5. 觀察寶寶發出的訊號,讓他決定互動何時完成,或是否開始新的互動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例子:

  • 當寶寶指向某物件,例如一個玩具時,父母可以做出不同反應,如問:「你鍾唔鍾意呢個玩具?」,或者把玩具拿近孩子,讓他知道你也注意到同樣的事情
  • 如寶寶正在發出一些聲音,家長可以像在談話一樣對寶寶說回話。例如,當寶寶看到你的臉咕咕叫,你可以向寶寶說:「BB,你係咪掛住我呀?」
  • 當寶寶向父母笑時,父母也朝寶寶微笑
  • 當寶寶哭泣或難過時抱抱他、安慰他
  • 聊聊你們在做甚麼,如:「我地依家做緊咩呀?係咪睇圖書呀?」
  • 聊聊寶寶看到甚麼,如:「BB你望到咩呀?爸爸返嚟啦係咪呢?」
  • 與寶寶多眼神接觸及肌膚相觸,如抱著他,撫摸他
  • 唱歌給寶寶聽
  • 玩遊戲,比如躲貓貓(peek-a-boo)
  • 跟寶寶讀書,如果他對書中某些內容感興趣,家長可做出回應

References:

  1. Serve & Return Interaction Shapes Brain Circuitry (Mandarin Subtitles).”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at Harvard University, 17 Jan. 2018, 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translation/serve-return-interaction-shapes-brain-circuitry-mandarin-subtitles/.
  2. Harvard University, “Serve and Return.” Harvard.edu, 2021, 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science/key-concepts/serve-and-return/.
  3. Kok, Rianne, et al. “Normal Variation in Early Parental Sensitivity Predicts Child Structural Brai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vol. 54, no. 10, Oct. 2015, pp. 824-831.e1, https://doi.org/10.1016/j.jaac.2015.07.009

相關文章

搭建優質大腦神經網路

出生後的頭3年是搭建優質網絡的關鍵期。

腦部發展敏感期

人類大腦發展的關鍵期會被稱為「敏感期」。

突觸

突觸是神經迴路傳遞訊息的關鍵。

感官發展和感覺統合

‍感官與感覺處理(或稱感覺統合)是兒童各方面發展的基礎,缺乏感官刺激可導致認知發育受損或語言發展遲緩,甚至提高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和自閉症的風險。

毒性壓力

適當的壓力可推動成長,但毒性壓力可影響身心健康。

早期刺激

想知道如何從小培養更聰明的孩子嗎?兒童早期的刺激可以顯著提高一個人的智商、心理健康和個人特質,針對1-12個月大的寶寶,看看我們的兒童發展專家團隊為你統整的一些簡單但強大促進腦部及身體發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