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瀏覽
重點訊息
- 抓握能力是小肌肉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助發展手眼協調與自理能力
- 在初生頭一年,寶寶的抓握能力會經歷多個發展階段,父母可因應發展進度,給予不同的刺激
抓握能力
雖然抓握能力對大人來說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但它是寶寶小肌肉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透過發展抓握能力,寶寶可以鍛鍊如何使用雙手及上肢的肌肉去抓住、釋放和操縱手中的物件。
從中,寶寶會獲得更多與環境互動的機會,並發展手眼協調。掌握好如何抓握物件,對於寶寶往後的發展甚有幫助,特別是自理能力的建立,例如扣衫鈕、自行進食等重要技能。
嬰兒抓握能力發展階段
在初生的頭一年,寶寶的抓握能力會經歷以下的發展:
0 – 3個月——抓握反射
出生的頭幾個月,寶寶拳頭大部分時間會呈閉合狀態。當您協助寶寶鬆開拳頭,並刺激他的手掌時,他的手掌會不由自主的閉起來,同時緊緊抓著觸碰他手心的物件。這就是「抓握反射」(Palmar Grasp Reflex),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
您會發覺到,這種抓握的力道很大,甚至足而支撐寶寶整個人的重量,但因為寶寶隨時都會鬆開手,所以請不要嘗試以這方法扶起寶寶。
隨著寶寶成長,他的小手會慢慢鬆開,而抓握反射也會在3至4個月大左右消失。不過,如果抓握反射從未出現,或遲遲未有消失,則有可能代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出現了問題。
4 – 7個月——手掌抓握
隨著抓握反射的消失,寶寶會開始發展自主性的手掌抓握(Palmar grasp)。4個月大的寶寶一般能使用「尺側抓握」,將物件夾在掌心與尾指那邊的幾隻手指間,對寶寶日後運用工具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熟悉這個取物動作後,寶寶會在 6 – 7 個月大時進展到利用「橈側抓握」,以拇指作輔助,提升掌心抓握的穩定度。
7 – 9個月——精細抓握動作
除了能夠熟練地把玩具從一隻手交到另一隻手外,寶寶在這個階段也開始發展各種精細抓握能力。例如,寶寶會用抓扒動作將小物件掃入手心,再撿起物件。
當寶寶能夠更靈活地運用手指,不需要使用手掌穩定物件時,他也會發展出「前三指抓握」,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體積較細的物件。
寶寶精細抓握能力提升後,對寶寶手眼協調、認知能力以至自理能力的發展都有一定幫助。
9至12個月——鉗狀抓握
寶寶終於開始發展鉗狀抓握了!在9個月時,寶寶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把很細小的顆粒物捏起來。
這個鉗狀抓握會不斷優化,到12個月大時,寶寶應該能夠準確地把小物件夾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之間。
寶寶開始掌握鉗狀抓握後,有助寶寶增進手眼協調以及自主進食的能力,為寶寶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如何鍛鍊嬰寶寶的抓握能力?
因應寶寶的發展階段,父母可以透過不同的活動刺激他的小手,以下是一些建議:
- 父母可以協助剛出世的寶寶鬆開拳頭,並撫摸他的手心和手背,刺激寶寶對雙手的感知
- 隨著抓握反射的消失,父母可將不同形狀和質感的物件放到寶寶手中,讓他嘗試抓握
- 當寶寶開始加固後,父母可給寶寶手指食物(finger food),讓他嘗試拿起食物自行餵食
- 待寶寶鉗狀抓握開始成形後,父母可以通過積木、套環等玩具來鍛鍊寶寶雙手協調度及手眼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