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寶寶 (bilingual children) 是指雙語環境下成長、會多種語言的寶寶。有些家長或會擔心寶寶同時接觸兩種語言會造成「語言混亂」,但其實雙語轉換的過程會刺激寶寶大腦,從而觸發大腦更多的活動,有助腦部發育。良好的語言基礎對寶寶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因此,許多家庭鼓勵寶寶掌握兩種語言。
學習第二語言促進寶寶認知發展
學習雙語對寶寶多方面成長均有好處,包括:
- 認知
在思維能力層面上,大腦前額葉的主要功能是邏輯推理、判斷分析及規劃安排等。學習第二語言時,雙語的轉換會令大腦前額葉更活躍,長期鍛煉前額葉有助提高寶寶思維運算、解決問題、自我控制等能力。研究證實寶寶接觸第二語言對他們的認知能力發展有正面影響 [1]。
- 語言
寶寶通過早期語言教育,培養語言組織能力,使用準確的辭彙表達自己的意圖。 這種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利於其人際關係的發展以及自信心的建立,助於完善人格。
- 社交
通過雙語學習,寶寶瞭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有助於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日後能快速適應不同文化環境。
寶寶應什麼時候接觸第二語言?
研究表明,寶寶越早接觸第二語言,越有機會成為雙語者 [2]。在1歲前,寶寶對所有語音同樣敏感而且能夠分辨多種語言的語音之間的差別。
但到寶寶1歲時左右,寶寶的腦部會排除一些「沒有用處」的神經網絡 – 日常生活中沒有聽到的語音,寶寶開始會「聽不到」,漸漸喪失分辨母語以外的語音的能力了。
擁有雙語能力的關鍵在於把握寶寶時期的寶寶大腦的神經網絡系統仍未完全形成,所以大腦能同時建立兩套語言網絡,亦是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做到的,因此寶寶學習第二語言會比成年人更擅長。
有研究證實,寶寶早至3-5個月大的接觸,已經對往後學習或重新學習該語言有幫助 [3]。
寶寶應如何接觸第二語言?
最好當然是父母自己懂得其他語言,能夠在家了創造出雙語環境。但如果沒有那麼幸運呢?
- 足夠的接觸量
研究發現,9個月大的寶寶在5周內進行12次,總共6個小時的第二語言接觸,就已經可以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助大腦保留分辨該外語不同語音的能力。 - 與寶寶對面對面互動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面對面學習比影片學習的效果顯著得多。研究顯示,9個月大的寶寶通過12次面對面的遊戲接觸外語後就能分辨音素,但通過非互動性的影片或音頻接觸外語就沒有學習效果 [4]。 - 寶寶與媒體互動
對於兩歲以上的寶寶,實時FaceTime對話有助於語言學習,但沒有互動性的媒體接觸則沒有帶來學習效果 [5]。
參考資料:
- Poulin-Dubois, D., Blaye, A., Coutya, J., & Bialystok, E. (2011).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ism on Toddlers’executive functio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08(3), 567–579.
- Hakuta, K., Bialystok, E., & Wiley, E. (2003). Critical evid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1), 31–38.
- Choi, J., Cutler, A., & Broersma, M. (2017). Early development of abstract language knowledge: Evidence from perception–production transfer of birth-language memory.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4(1), 160660.
- Kuhl, P. K., Tsao, F.-M., & Liu, H.-M. (2003). Foreign-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5), 9096–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