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訊息
- 手勢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還能幫助家長及早發現發育遲緩的跡象。
- 寶寶可以通過手勢來理解詞語的含義,並在言語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時,用手勢來表達想法,加強溝通能力。
- 9至16個月的寶寶逐步學會多種手勢,如搖頭、伸手、拍手、飛吻等,這些手勢都是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 家長在與寶寶互動時,應多使用手勢來配合語言,這不僅幫助寶寶理解,還可以促進寶寶模仿及學習手勢。
- 透過觀察寶寶是否能運用相應年齡的手勢,家長可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尋求專業幫助。
不論是看見別人時揮手打招呼、道別時飛吻、或是覺得開心時拍掌,這些微小的手勢都有助寶寶的語言與社交發展。其實自9個月大時開始,父母已經可以協助寶寶學習不同的手勢,這除了有助於啟發他們的語言潛能,還能及早識別學習進度上的微小差異,從而預防日後可能出現的發展遲緩問題。
手勢使用與寶寶的學習能力有何關係?
手勢與語言發展密切相關,寶寶在手勢運用上進度落後,可能是與一些發育遲緩問題有關。由美國國家衛生院撥款資助,大學學者主導的First Words Project 提出「16 by 16」的成長里程碑,建議寶寶應在16個月大時,理應能夠學到並使用16個不同的手勢;如果寶寶未能學到,就建議要由專家為寶寶進行發展評估。
學習手勢有什麼好處?
- 幫助寶寶理解事物
一歲前的寶寶仍在嘗試解讀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詞語的意思,但當照顧者以手勢配合語言,寶寶就能更容易發現字詞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更多不同的詞彙。例如,當照顧者說「食」時,可同時用手指觸碰自己的嘴,模仿進食的動作,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理解到原來聽到「食」這個字,就是代表著吃東西。 - 提升寶寶溝通能力
寶寶在學習說話時,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學習控制口腔的肌肉,並正確地說出單字。在寶寶仍在只可發出單音的階段,手勢就可以協助他們表達所想,強化與人溝通的能力。例如,在寶寶學會說「不」之前,他們可以利用搖頭這個動作來表達拒絕之意。 - 追蹤寶寶學習進度
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大腦發展速度最快,而寶寶從與人及環境互動所累積的經驗也最為敏感。如果照顧者在日常互動過程中,發現寶寶在學習說話及手勢運用上都遇到困難,可以儘早偵測並介入,及早識別潛在的發展問題,減低日後在學習、社交等方面的影響。
16個月內學懂16個手勢
研究發現,嬰兒在9-16個月大時在手勢使用方面的發展進度,可以預測到兩年之後的語言能力。雖則每個寶寶在學習手勢的先後次序可能會有些出入,但一般來說,寶寶在9-16個月的這個階段期間,每個月應該至少要學會使用2個新的手勢。以下是手勢使用的典型發展次序:
- 9個月大 —— 「給予」、「搖頭」
- 9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能夠控制雙手動作,自主地將物件拿起及放下。他們從照顧者手中接過玩具、食物或物件時,也開始可以把這些東西給回照顧者,這個「給」與「拿」的過程成為了他們最初發展的手勢。
- 寶寶亦會在照顧者把物件或食物給他們時,做出搖頭的動作,這個「搖頭」成為了他們第一個學會表達「不」的方法,比起用嘴巴說出「不」更為容易。剛開始時,寶寶可能會透過將頭別往一旁,視線離開照顧者,去表達拒絕的意思。
- 10個月大 —— 「伸手」、「舉起雙臂」
- 10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會了與別人接觸時的互動。他們會嘗試伸手拿東西;同時,寶寶也逐漸理解因果關係,可以預測到照顧者的行為,這會促使寶寶開始在生活中向照顧者舉起雙臂,作出想被抱起的請求。
- 10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會了與別人接觸時的互動。他們會嘗試伸手拿東西;同時,寶寶也逐漸理解因果關係,可以預測到照顧者的行為,這會促使寶寶開始在生活中向照顧者舉起雙臂,作出想被抱起的請求。
- 11個月大 —— 「展示」、「揮手」
- 11個月大時,寶寶開始主動與他人分享他們的興趣。他們會學會握住並拿高一些物件,展示給身邊的人看,以取得他人的注意。
- 社交經驗的累積也會使寶寶成為「揮手大使」,在不同場合中開始透過揮手去與他人打招呼;有些時候,寶寶也會拿著物件揮手,藉此吸引別人去注意他們。
- 12個月大 —— 「張開手」、「指」、「輕敲」
- 12個月大時,寶寶會張開雙手並指向某些物件,亦會用手指(通常是整隻手)去輕敲一些東西。最常見是寶寶在遊玩時張開雙手輕敲牆,或是張開手指著書本上的圖畫。這些手勢都是一些更有意識的動作,並一般會伴隨一些「啊」、「哦」、「嗚」等的聲音,印證著寶寶希望能夠向你傳達他們的意圖。
- 12個月大時,寶寶會張開雙手並指向某些物件,亦會用手指(通常是整隻手)去輕敲一些東西。最常見是寶寶在遊玩時張開雙手輕敲牆,或是張開手指著書本上的圖畫。這些手勢都是一些更有意識的動作,並一般會伴隨一些「啊」、「哦」、「嗚」等的聲音,印證著寶寶希望能夠向你傳達他們的意圖。
- 13個月大 —— 「拍手」、「飛吻」
- 13個月大時的寶寶觀察能力日漸增強,可以透過觀察他人並模仿他們的行為去學習使用手勢。例如寶寶會在覺得開心時拍手,亦可能會模仿照顧者所做出的飛吻動作,在與人道別時嘗試把手放在嘴邊再揮出去。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結合之前的所學,再配上新的手勢,作出一個連貫的動作呢。
- 13個月大時的寶寶觀察能力日漸增強,可以透過觀察他人並模仿他們的行為去學習使用手勢。例如寶寶會在覺得開心時拍手,亦可能會模仿照顧者所做出的飛吻動作,在與人道別時嘗試把手放在嘴邊再揮出去。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結合之前的所學,再配上新的手勢,作出一個連貫的動作呢。
- 14個月大 —— 「食指指物」、「噓」
- 14 個月大時,寶寶對於個別手指的控制變得更加成熟,會可以使用食指來指向事物;亦會用食指做「噓」的手勢,去表達要安靜。這個發展反映著寶寶越來越善於使用較為抽象的動作和符號去表達自己。
- 14 個月大時,寶寶對於個別手指的控制變得更加成熟,會可以使用食指來指向事物;亦會用食指做「噓」的手勢,去表達要安靜。這個發展反映著寶寶越來越善於使用較為抽象的動作和符號去表達自己。
- 15個月大 —— 「點頭」、「豎起拇指」、「舉手」
-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使用更多具象徵性的手勢,包括透過點頭或豎起大拇指去表達「好」,以及舉起手去代表「等等」;寶寶學會的手勢也會更多元化,例如寶寶可能會學會將手放在鼻子前撥去表達「臭臭」。這些突破不但反映出寶寶在想什麼,更代表他們理解到自己正在回應別人,以及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使用更多具象徵性的手勢,包括透過點頭或豎起大拇指去表達「好」,以及舉起手去代表「等等」;寶寶學會的手勢也會更多元化,例如寶寶可能會學會將手放在鼻子前撥去表達「臭臭」。這些突破不但反映出寶寶在想什麼,更代表他們理解到自己正在回應別人,以及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 16個月大 ——象徵性手勢
- 踏入16個月,更多不同的手勢會陸續出現,包括聳肩膀去表達「不知道」、舉起雙手與人擊掌、或者是拍照時舉「V」字手勢等,這些手勢都會促進寶寶學習說出更多的生字。
- 踏入16個月,更多不同的手勢會陸續出現,包括聳肩膀去表達「不知道」、舉起雙手與人擊掌、或者是拍照時舉「V」字手勢等,這些手勢都會促進寶寶學習說出更多的生字。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手勢?
父母與寶寶互動時使用的手勢越多,寶寶能夠吸收和學習到的也就越多,所以,父母在日常應該多在說話的同時配合手勢,促進寶寶的學習。在寶寶18個月大前,不妨參考以下的方法:
- 當提及某些物件時,多用手指指向該物件,協助寶寶明白指物的動作。
- 說話時配和相應的手勢,例如說「叻」時豎起拇指;說「球」時,雙手拱起成一個球體形狀,甚至可配合投擲動作,擴大寶寶的詞彙庫和手勢庫。
- 當寶寶做出手勢時,父母可模仿他們,並配合相符的詞彙去作出回應,例如寶寶揮手時,可以試著揮手說「你好」或「再見」。
由寶寶幼兒期開始,讓手勢成為你與寶寶的互動一部分,不管什麼時間或地點,從交流中逐漸灌輸和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吧!
參考資料:
- 16 Gestures by 16 Months. (2014). FIRST WORDS Projec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