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提供

日期: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止

時間:彈性

收費:$48800

方案: 
到校講座一 (題目2選1,共1小時15分鐘) 
到校講座二 (題目3選1,共1小時15分鐘) 
到校/ZOOM工作坊(主題4選2,共9小時)

* 可彈性提供課程或因應學校需要調節課程時間長度和參與人數,如有需要請聯絡我們另行報價。

*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9101 8233 或 電郵 info@combokid.com 聯絡職員查詢。


小學家長講座


家長講座  (共分兩次,每次1小時15分鐘)  

人數:不限

到校講座一 (2選1,共1小時15分鐘)到校講座二 (2選1,共1小時15分鐘)

到校講座一 (2選1) 

項目 題目 講者 
講座 與子女溝通有法 如何輕鬆有效地培育高情商孩子 麥何小娟女士 
講座 傑出運動員分享 發展子女多元智能 蘇慧音小姐 

講座內容簡介: 

與子女溝通有法 如何輕鬆有效地培育高情商孩子  

孩子做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做任何事都躁動不安?若孩子做事缺乏專注力及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到底有甚麼方法可改善?由麥太向各位家長分享如何透過日常親子溝通培育高情商孩子。 

傑出運動員分享 – 發展子女多元智能 

孩子一生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挑戰,要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需運用多元智能。此講座探討運動員如何透過運動培養子女的多元智能,啟發潛能、促進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建立全面發展的基礎。 

到校講座二(3選1) 

項目 題目 講者 
講座 傑出運動員分享 發展子女多元智能 陳詠悠女士 
講座 心理急救室 正向家長教育 岑杏賢女士 
講座 融合古今智慧的家校合作理財教育 專業投資分析師 

講座內容簡介: 

傑出運動員分享 – 助子女從挫折中學習 

孩子成長過程中充滿難關。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應如何藉着難關去鼓勵孩子從中學習,在失敗的同時不忘檢討,提升子女抗逆力。另外是次講座亦希望供家長參考不同的發展路向,讓孩童的成長可以變得多元化,開拓多元出路。 

心理急救室 – 正向家長教育 

家長的言行舉止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家長的教育將影響孩子往後的待人處事方式及性格,是次講座目的為啟發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正向的思維,以身教影響孩子一生。 

融合古今智慧的家校合作理財教育 

由專業投資分析師主持,透過互動的遊戲和個案研究,與家長分享如何協助子女建立正確的金錢及理財觀,更讓家長們明白家庭財務策劃及投資的重要性。



  

家長工作坊  

人數:25人
時長:每個主題共3堂,每堂1.5小時,共4.5小時 
到校/ZOOM 家長工作坊(可選擇2個主題) 

主題A: 親職壓力工作坊 
(共3堂,每堂1.5小時,共4.5小時) 
音樂紓緩親職壓力 
運動紓緩親職壓力 
應對親子溝通與婚姻衝突 – 靜觀減壓  
主題 B: 正向管教工作坊 
(共3堂,每堂1.5小時,共4.5小時) 
非暴力溝通與正面管教子女法寶  
與子女快樂童行 – 應對校園及網絡欺凌 
沉溺不良資訊與電子成癮(手機、網絡)  
主題 C: 資訊科技工作坊 
(共3堂,每堂1.5小時,共4.5小時) 
運用科技助子女建立個人線上Portfolio 
運用AI工具提升子女學習效能 
運用科技工具教導子女理財  
主題 D: STEAM工作坊 
(共3堂,每堂1.5小時,共4.5小時) 
培育新世代STEAM子女 
透過親子活動提升子女對STEAM的興趣 
STEAM活動 – 家長體驗工作坊  

工作坊內容簡介: 

選擇A:親職壓力工作坊 

(1)音樂紓緩親職壓力工作坊  

工作過後,親職壓力與日俱增?透過音樂呼吸放鬆,即興演奏和樂器演奏,令家長可在此工作坊中釋放育兒所累積的壓力,助你減壓鬆一鬆,以音樂連結自己身體和想法。 

(2)運動紓緩親職壓力 

這次邀請到前港隊運動員分享運動如何成為親職壓力的紓解途徑。探討運動對身心健康的正面影響,並提供實用的運動技巧和建議讓家長親身體驗,幫助家長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和放鬆。 

(3)應對親子溝通與婚姻衝突 – 靜觀減壓 

都市人生活忙碌,雙職家庭的家長常因照顧感到沉重壓力。透過靜觀(Mindfulness)體驗練習,幫助家長暫時忘憂,活在當下。從中培養情緒調節能力,提升溝通技巧,促進家庭和諧,減輕壓力,創造更有意義的親子和夫妻關係。 


選擇B: 正向管教工作坊 

(1)非暴力溝通與正面管教子女法寶 

「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一直以來都是東方人對教育的定義。但言語上的暴力又會否為孩子帶來童年陰影?這個工作坊讓家長透過學習正向溝通技巧,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培養子女的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和諧、支持性的家庭環境。 

(2)與子女快樂童行 – 應對校園及網絡欺凌有辦法  

孩子在成長路上總不免會經歷或接觸到欺凌,家長如何察覺欺凌並教導孩子如何應對?在本次工作坊希望可以與家長分享有關案例,進一步了解子女遇到欺凌時該如何處理和解決。 

(3) 沉溺不良資訊與網絡成癮 

現今社會網上資源豐富,孩子很容易接觸不同渠道的資訊,但家長如何在孩子搜尋資源時成為引導角色,避免子女接觸不良資訊呢?子女網絡成癮,作為父母可如何應對? 


選擇C: 資訊科技工作坊 

(1) 運用科技助子女建立個人線上Portfolio 

工作坊由科技專家教授家長如何運用科技工具和網絡資源,協助子女製作個人線上Portfolio。 

透過學習不同工具的用途和實際應用,從而有效地管理子女的成長經歷、課外活動記錄及獎項等,並展示其學習成果和個人特質,助子女在未來的升學面試中脫穎而出。 

(2)運用AI工具提升子女學習效能  

分享人工智能(AI)的最新發展和趨勢,以及應用於子女學習的可能性。透過向家長展示AI工具的實際應用,讓家長認識和選擇合適的工具,令子女的學習更有效率。 

(3)運用科技工具教導子女理財  
介紹AI在理財上的應用,並討論如何利用科技工具教導孩子理財。科技工具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追蹤開支,設定預算,並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從而幫助家長和孩子理解財務規劃和投資的長期影響。 


選擇D: STEAM工作坊 

(1)培育新世代STEAM子女  

時至今日,學生學習的不再局限於知識層面上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培育有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工作坊探討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子女在這些領域中的興趣和能力。透過互動式的活動,讓家長了解STEAM教育的核心價值,並提供實用的技巧和資源,協助家長培育具備創造力、解決問題和協作能力的新世代子女。 

(2)透過親子活動提升子女對STEAM的興趣 

近年社會積極推動創科發展及STEAM教育,在日常生活應用STEAM成為新一代日常必備技能。工作坊引導家長探索如何透過有趣的親子活動,激發子女對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領域的興趣。透過互動式的遊戲和實驗活動,引導家長可如何提升子女對STEAM的認知和興趣,協助家庭建立STEAM學習的正向環境。 

(3)STEAM活動 – 家長體驗工作坊 

工作坊讓家長親身參與STEAM活動,深入體驗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樂趣和挑戰。透過合作體驗,家長們將探索STEAM的核心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了解如何在家庭中支持子女的STEAM學習。 




專業講師團隊 

麥何小娟女士 
資優教育顧問及註冊職業治療師,擁有超過35年治療各種兒童發展及行為問題的臨床經驗,曾於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擔任客席講師。著作有《我的女兒麥明詩——一張白紙到10優的培育經歷》及 《麥太育兒秘笈:輕輕鬆鬆不做虎媽》,亦是《親子王》專欄作家,多次接受電台、電視台及報章訪問,並獲多間學校及機構邀請,分享育兒的專業知識。 

蘇慧音小姐 

香港傑出乒乓球運動員。早年就讀拔萃女小學及拔萃女書院。曾獲2018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女子團體銅牌。於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女子團體項目夥拍杜凱琹和李皓晴獲得乒乓球奧運銅牌,贏得港乒史上第二面奧運獎牌。現時正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物理學課程。 

陳詠悠小姐 

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修讀企業與市場學,及後在英國劍橋大學修畢哲學碩士課程,另外陳小姐亦為前香港首席女網球手,同時身兼銀行家、模特兒及網球教練,熱心參與公益慈善活動。星級媽媽育有一子。 

岑杏賢女士 

《2012年度香港小姐競選》「最上鏡小姐」,曾拍攝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慧妍雅集2022/23年度執行委員會副會長。醉心研究心理學,英國布魯內爾心理學學士,心理輔導師,全球職涯發展師(GCDF)及精神健康急救員。星級媽媽育有一子,曾到不同機構分享育兒心得。 

陳鴻璣先生(專業投資分析師) 

獨立理財顧問及獨立股評人,修畢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學士。擁有多年投資經驗,曾擔任期指操盤手並為所屬公司管理基金,以及開發交易策略。同時,更為鼎展金融集團撰寫評論文章,於星島日報、頭條財經網、滙港資訊(infocast)及投資先機等平台發放,亦於《策略王電視》等財經資訊節目擔任主持。近年更走入校園,獲理財這一家委託為榮譽顧問,曾向大專院校學生教授理財知識。 

章詠琳小姐(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 
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取得了幼兒教育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後來於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 取得了創意音樂治療碩士學位,成為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考獲上海音樂學院古箏演奏級和中央音樂學院古箏九級,及於世界古箏比賽2022業餘組獲得銅獎。作為註冊幼稚園教師,並修畢社署認可一年制在職特殊幼兒工作訓練課程,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涵蓋特殊需要幼兒、認知障礙長者、創傷性腦損傷(TBI)、精神復康、創傷經歷人士等領域。 

李嘉文小姐(香港傑出運動員) 

亞洲運動會輕量級單人雙槳划艇銀牌得主。在中學就讀時被香港划艇總會選中加入培訓,在2002年首次參加亞運及後在多次的公開賽表現亮眼,獲得多個獎牌,曾被派往出戰奧運會。 

方綺蓓小姐(香港傑出運動員) 

畢業於香港大學 (翻譯系)學士,現為全職運動員。方小姐在中學時期已經開始參與田徑,並在2007年及2008年香港業餘田徑總會青年組獲得全年傑出運動員的殊榮,及後在2012年代表香港出戰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女子100公尺賽事,其後亦不斷參加各種區域性及全國性的賽事並取得佳績。 

林新棟先生(香港傑出運動員) 

在2018年代表香港參加亞洲運動會賽艇比賽,在男子輕量級八人艇項目奪得銅牌,並於2019年入讀教育大學進修。 

麥籽生先生(輔導員) 

畢業於嶺南大學心理學及輔導專業,目前在香港大學攻讀社會工作碩士課程。作為擁有豐富的輔導經驗的資深學生輔導員,專業於為情緒病個案提供個人輔導、處理行為問題學生、並協助特殊需要學生學習輔導。 

鍾詠霞小姐(輔導員) 

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學士學位課程。正於香港大學就讀社工系碩士學位課程,成為一位準社工。 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涵蓋特殊需要幼兒及學童、精神復康等領域。 

周賢斌先生(輔導員) 

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取得了心理學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正在香港大學就讀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有豐富的輔導經驗,涵蓋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多元種族文化支援。曾經在不同的中學及小學擔任輔導員超過三年,主力提供個別及小組輔導。

李立烽先生(創新及科技專家) 
軟件開發商及教育科技公司的創辦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從事軟件開發工作超過10年,曾擔仼多間上市公司和非牟利機構的科技顧問。在教育及電子商貿等科技領域帶領系統創新和研發工作,並將其應用於不同的商業和運營模式。 

麥卓生先生(STEAM專家) 

前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副校長及化學補習教師,香港小姐冠軍麥明詩的爸爸。女兒在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兒子在政府醫院任職整形專科醫生,一生春風化雨,以教化學為己任,培育了過百名醫生,對子女教養及培育學生有獨特心得。